坚持党的领导,强化组织保证,培养和造就了一支脱贫攻坚基层党员干部队伍;坚持精准方略,提高脱贫实效,确保贫困户识别精准;强化基础设施建设,提升公共服务环境;加强沿淮行蓄洪区庄台“双基”建设,助推脱贫攻坚;坚持以贫困群众为主体,激发内生动力,推进产业结构调整……近两年来,安徽省淮南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驻村工作队精准施策,帮扶的柴岗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。
淮南市寿县丰庄镇柴岗村现有15个自然村庄和一个庄台,共25个村民组、1044户、5020人。其中贫困户238户、678人。柴岗村资源匮乏,产业结构单一,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1万元,经济发展相对滞后,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贫困村。
通过淮南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帮扶,该村贫困户235户、669人逐步消贫,贫困发生率由当初的13.4%降至0.18%,群众生活日益丰富,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增长。
坚持党的领导 强化组织保证
抓好党建促扶贫,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。工作队驻村后,重点开展党建工作,制定了《柴岗村党总支议事规则》,规范了学习制度、议事制度和工作制度,选好“领头雁”、配强“指挥部”,紧扣脱贫攻坚主题,培养和造就一支思想观念新、开拓创新强、素质高、作风优、能打仗、打胜仗的脱贫攻坚基层党员干部队伍。
坚持精准方略 提高脱贫实效
工作队建立健全了238户贫困户“一户一档”基础资料,统一规范了贫困户从申请到脱贫一整套完整资料的建档工作。
完善了《扶贫手册》基础信息、帮扶措施、帮扶成效、健康扶贫、教育扶贫等一系列更新、补差、补缺等基础信息,确保贫困户信息收集精准、存放精准和管理精准。
强化基础设施建设,改善村容村貌服务环境。淮南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共计出资53万元,加大了对柴岗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,美化亮化了乡村环境。
开展庄台升级改造,助推行蓄洪区脱贫攻坚。为落实好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基本方略,推动行蓄洪区脱贫攻坚的政策、措施、责任落地见效,工作队及村“两委”积极开展对柴岗村辖区内行蓄洪区庄台“双基”建设,提供防洪安全保障。
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。新增党群活动中心、图书阅览室、妇女儿童活动室、乡村大舞台、残疾人工作站、公民道德法制广场、全民健身广场等,打造多彩多姿的文化廊道和乡愁记忆基地。
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。实现贫困户网络全覆盖、饮水工程全覆盖,确保贫困户的网络畅通和安全饮水;完成农户改厕工程380户,贫困户改厕完成116户;新修村级水泥道路3.9公里,实现了25个村民组通水泥路;升级改造标准化村级卫生室1座;新建100吨污水处理站1座。
推进产业结构调整,持续增加村民和集体经济收入。育主体、强基地、促发展,是农村摆脱贫困的根本之举。近年来,柴岗村立足自身条件促进多种特色产业发展,实现了贫困户产业全覆盖,“一村多品”产业得到充分发展。在工作队的帮扶下,发展特色产业、建设村级光伏电站、创办扶贫车间厂等,不仅稳定增加了村级经济收入约20万元,还顺利带动贫困户就业及劳务收入户均约2000元。
在坚持扶贫与扶志、扶智相结合的基础上,工作队对有能力贫困户进行扶持,对无能力贫困户实行带动和兜底,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基础上,解决利民实事、多办民生难事,兜牢民生底线,不断提升贫困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助推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。
强化驻村管理 提升队伍素质
工作队驻村期间,严格实施《安徽省选派帮扶干部管理办法》,帮扶干部坚持吃住在村,以“一抓双促”为目标,紧紧依靠柴岗村党组织,认真履职“建强基层组织、推动精准扶贫、为民办事服务、提升治理水平”4项职责任务,带领全村群众全面落实党的扶贫政策,坚定信念、攻坚克难,激发贫困户发展信心,不断增强自身发展动力,带动贫困户自强不息、艰苦奋斗。
两年来,淮南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认真履行“包保责任制”,积极做好“单位包村、干部包户”工作,定期开展走访调研活动。
今年,淮南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将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,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。抓住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机遇,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,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,确保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