住房公积金 圆您住房梦

住房公积金“三轮驱动” 助圆群众安居梦

文章来源:银川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
浏览次数:
发布日期:2025-01-06

今年以来,银川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深入贯彻落实“五八”强首府战略,以支持群众住房消费为出发点,坚持问题导向,强化服务、效率、安全“三轮驱动”,不断创新服务模式,优化业务流程,在高质量发展中服务和保障民生,为群众实现“安居梦”提供有力保障。截至11月末,向6602居民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35.31亿元。

一、服务驱动,开拓“新路径”

一是拓展适用范围,支持灵活就业群体。重点关注灵活就业人员群体,取消社保、户籍、居住地等条件限制,推动住房公积金制度从在职职工扩展到全劳动力群体,灵活就业人员与单位缴存职工同等享受公积金贷款权益。今年以来,共向17名灵活就业人员家庭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798万元。实行灵活就业人员住房公积金贷款利息专项补贴政策,每笔贷款最高可补贴5280元,切实为灵活就业人员减轻购房成本和还贷压力。二是提高贷款额度,满足群众改善需求。结合银川市促进房地产市场政策,贷款最高额度提高至90万;支持多子女家庭购房,生育二孩和三孩的家庭贷款在最高限额的基础上分别上浮10万和20万元;缴存人购买保障性住房贷款首付比例降至15%,加大了对缴存职工购房支持力度,进一步强化了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保障功能。三是优化“商转公”业务,减少利息支出。进一步加大“商转公”业务便捷度,通过管理中心与合作银行的内部协同模式,将商业贷款直接转为住房公积金贷款,减轻了借款人资金压力和节省利息支出。今年以来,共发放商转公贷款11.40亿元,帮助借款人节约利息约1.8亿元。

二、效率驱动,跑出“加速度”

一是优化楼盘准入审批。启用贷款楼盘准入线上审批功能,将开发商、开发项目、楼栋录入拍件及复核、项目楼栋审贷会审批环节升级为线上业务进行审批流转,提升公积金楼盘准入不见面审批工作效率。截至11月末,共支持新建楼盘项目67项,准入楼栋323栋。二是实行贷款线上受理。构建线上服务平台,搭建集官网、手机APP、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于一体的线上服务平台,提供贷款政策查询、贷款额度计算、贷款条件自测等基础服务。通过信息共享、部门联动,减少了对申请人收入证明、婚姻状况证明等纸质材料要求,实现了贷款申请的在线提交、材料上传、进度查询等功能,真正做到了“让数据多跑路,让群众少跑腿”。自贷款线上受理以来,已线上受理贷款155笔。三是集合办理抵押登记。与不动产登记机构加强沟通协调,建立“不动产+公积金”联办模式,通过数据共享、系统对接等方式,实现公积金贷款审批与抵押登记的无缝衔接。实行抵押登记“一站式”服务模式,申请人只需在公积金贷款申请时一并提交抵押登记所需材料,后续流程即由两部门内部流转完成,无需再单独前往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,减少了群众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往返奔波,大大缩短了办理时间,提高了办理效率。

三、安全驱动,筑牢“防护网”

一是提升系统防护能力。强化数据关联核算,在贷款业务系统中将贷款金额、贷款次数、缴存月份、最高贷款额度等重点字段建立逻辑关联,自动筛查不符合贷款条件的贷款申请。立足数据共享,强化核对分析,加强对房产交易备案、不动产登记信息、住房公积金贷款情况、征信等数据关联核查,有效提升贷款审核准确性,防范审批风险。二是全力推进贷款“按转抵”。将“按转抵”(按揭贷款办理正式抵押)推进工作与每月受委托银行考核、房地产开发企业楼盘准入相结合,形成管理中心、受托银行、房地产开发企业、借款人合力推进“按转抵”工作的“4+2”工作模式,常态化沟通协调,多措并举大幅提升“按转抵”的办理率,为公积金贷款资产风险诉讼中的优先受偿权提供有力保障。2024年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“按转抵”业务3708笔,累计办理“按转抵”38759笔,协税5.8亿元,“按转抵”率提高至87.53%。三是严格控制逾期。坚持精准施策,按照“关注1期、严防2期、狠抓3期以上”的工作策略,每月监测借款人逾期动态,采取短信、电话、函告提醒或走访催办等方式做到“抓早”“抓小”;制定年度贷款催收工作目标,将逾期率指标与大额资金竞争性存储考核相挂钩,以存款资金作为绩效奖励,充分调动受托银行积极性。截至2024年11月底,管理中心逾期率为0.07‰,逾期率指标显著低于全国同行业指标控制线0.30‰水平。

分享到: 新浪微博